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朱镕基:老百姓都买不起房,这些房子盖了,给谁住?

2022-02-11|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中国的书生,自古就满怀志气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为了家国危亡奔走呐喊,也是为黎民百姓的山水田......
剧本杀 https://www.td010.com

中国的书生,自古就满怀志气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为了家国危亡奔走呐喊,也是为黎民百姓的山水田园。

他们也渴望“世外桃源”,但他们更希望中国的老百姓们能够“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

因此杜甫豁达地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尽欢”。

旧时中国经过推翻"三座大山",无数革命先辈们用身躯和血肉换来了今天优渥的生活。如今的我们衣食住行、城市环境以及阡陌的交通,农村的鸡犬相宁。

这份现代生活的宏伟蓝图,正是他们用理想为我们描绘,塑造,付出了千千万万生命的代价而实现的。

但成立50年后的新中国,在2000年依然面临着三座大山,即住房、教育和医疗。

现代城市样貌

在这个高楼林立,人民生活富足而繁荣,祖国大好河山一片繁荣的时刻,其实则是暗流涌动,各种矛盾和冲突,摩擦和争执则比比皆是。

这就要求国家的高层,用高瞻远瞩的眼光,替我们进行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未雨绸缪中、运筹帷幄,为老百姓解决一波又一波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如果说,从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新中国一直在努力实现“耕者有其田”;那么90年代以后的中国则就一直在为“居者有其屋”而不停地忙碌着。

时至今日,依然如此。这份忙碌,为了国家的未来战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发展,为了伟大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现代城市样貌

新中国成立后矛盾的转变

1956年土地革命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改造完成,让新中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此时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农业生产和现实生活的贫困的矛盾,精神上是落后的封建文化已经满足不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需求。

于是全体中国人应运而起,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带着“人定胜天”的伟大思想,向大自然发起改造。

此时中国修建首都十大建筑,开山架桥,修筑了武汉长江大桥,红旗渠、密云水库,开发大庆油田等等。让新中国在残垣断壁上重新被苏醒,人民的精气神和满腔的热忱空前地高涨,迅速被点燃和唤醒。

土地革命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年春天就有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他老人家提出“你们的步子要大一点,快一点。”中国经济要发展,的确是到了迫不及待,再也不能等的时刻了。于是深圳经济特区挖坑开建!

1980年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在全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让全国人民填饱了肚子。

12月11日中国便出现了第一个个体工商户,温州工商局签发了新中国第一个个体营业执照。从此个人进入到社会经济生产领域,从此渐渐盘活了中国的经济。

第一个个体营业执照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此时党和国家的主要矛盾逐步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于是国家进一步实行土地改革,将统一归属国家的土地划给地方政府。

1987年在深圳,中国的第一块商业用地出售,从此推动了中国土地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1988年建立海南省,成立海南经济特区。一时间“到海南,淘金去”成了那个时代人们争相追逐话题,当年的满腔热情也成了他们的记忆。

从此在21世纪的最初十几年里,便有了搬砖的潘石屹和冯仑为首的“万通六君子”的身家上亿;有了王石的万科地产,成为中国地产的NO.1。

潘石屹

1998年,朱镕基总理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时就提醒国人:住房建设,是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由此中国房地产渐渐地发展起来,让楼市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蓄水池。

后来,房产也成了拉开中国人民贫富差距,形成中国经济泡沫的工具。

有心的70后踏着时代的红利能够碰巧过上幸福的小日子,而80后踏着时代的节拍追随着高房价,而90后则出校门则成了真正的刚需,掏空了六个钱包,被时代架在火上烤,成为时下流行的无奈和躺平。

但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原本不是想如此的,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初衷原本就是想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然回顾中国房地产短暂的发展史,我们才明白,这一切也都是有原因,且是没把避免的。

朱镕基

第一次搞房地产,导致海南房地产泡沫

79年搞改革开放,88年海南建省划为经济特区,祖国的南方迅速崛起,国内刮起一场海南淘金潮,深圳打工潮。而海南在房地产开发中房价迅速崛起。

1988年海口房价1350/平方米,3年后到1991年还是1400元,可是到了1992年,仅仅一年时间海南的房价已经涨到5000块,足足翻了3.5倍。

更不可思议的是93年海口房价在直接从5000块涨到7500块。

与此同时,海南的地价也从91年的几十万一亩的价格,迅速地涨到93年的680万一亩。

据说当时海南房地产市场的场面是这样的:一个楼盘正在设计图纸,还没开挖,就已经被各级开发商、投机客一轮轮地炒作,甚至有个楼盘还没有盖起来就被炒作了16次。

海南房产

以至于在93年海南房产泡沫爆发时,楼盘还没有盖起来。结果最后接盘的投机者将前面16个炒楼者全部告上法庭。16个投资者共同出资赔付。

他们之所以愿意共同赔付,无非就是他们在每一次的投机炒作中,在每一轮的击鼓传花中都进行了一轮轮的炒作和盘剥,分了一杯羹。

而89年26岁的潘石屹,作为砖场的厂长,91年体会到海南房价的春天到了。于是拉着冯仑、刘军,王启富,王功权,易小迪组成了著名的“万通六君子”。

靠着冯仑的一张巧嘴凭3万元的公司,谎称自己有1300万,拉到500万的合作资金,并以这500万为基础,向银行借贷1300万拿下了一个别墅楼盘,这次倒腾,让6人轻松获利600万元。

就此,此六人在90年代初,在那个万元户非常吃香的年代,从海南成功逃顶,携带人生的第一桶金,数百万资产到北方发展发地产事业。后来成就了SOHO中国,也拿给他们几个个个都资产亿万。

SOHO中国

俗话说“三十不发,四十不富”,而人生的关键,也许就在这紧要的关键一步吧。

而潘石屹也精于这一“减持”策略,绝不赚取最后一个铜板。于是在房地产价格的制高点嗅到了国家政策,在80、90后无力承担高房价时,提出“长租公寓”概念。

不再拿地建房卖商品房,而是经营自持物业的长租业务。后来也和李嘉诚一样卖掉中国资产,开始转战海外。但是没有逃顶的海南的投机者们,则认真体会到了“天涯海角,烂尾楼一片的”不堪画面。

国际形势陡变,海南房地产结构失衡,朱镕基总理果断出击海南房产,剥离经济坏账。

朱镕基

上世纪90年代,是国际风云变幻、暗流涌动的年代。

1989年中国在南海边搞经济建设,而北方的学生在美国的舆论宣传之下,一直在为高层添乱。紧接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方媒体狂炒中国崩溃论,让国际资本不看好中国,于是他们便纷纷开始撤资中国。

此时的中国经济处在爬坡期,急需大量的资本,可中国各大银行的钱款则纷纷支援房地产,大量的资金被海南房地产占据。前期的投机客和开发商们在海南大发展战略中可以轻松获得贷款,而借贷出去的钱全部堆积到房地产上。

1993年海南省的总人口仅有160万,却遍布着5000多家房地产开放商,而这里面还有几十万来海南的淘金者。

来海南的淘金者

他们没有海南户口,只是拿着暂住证的民工和临时工,他们每月三百元左右的工资收入,可海南的房价已经涨到了7500元。

如此昂贵的价格,让真实需要买房的人望而却步,住房都成了所有投机客和炒房客的最佳炒作对象。

据悉当时海南仅有占全国0.6%的人口,积压的商品房数量却占全国的10%。

1987年朱总理就任上海市市长时了解到上海人均住房还不足3平米,便向上海市民承诺“十年内解决上海市民的住房等民生问题”。

朱镕基

于是这位铁面无私的老者率先在上海探索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保障房配套制度,构建安居工程,菜篮子工程,推出轨道交通建设。

为上海修筑第一条地铁,还开发了浦东新区,为上海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化大都市奠定了基础。

到1993年在中央就任副总理,主管国家经济的朱总理则迅速启动宏观调控政策。推出“国16条”为中国经济“刮骨料伤”,将优化配置,用釜底抽薪的模式,为一路高歌的海南房地产市场降温。

后来为了稳定了海南经济,国家用了8年的时间才剥离各种金融和经济坏账,消化处理掉海南积压的占全国10%的商品房和600多栋烂尾楼。

98亚洲金融危机到来时,朱镕基总理在就任总理答记者问时曾告诉全世界,由于93年我们就进行了经济结构的改革调整,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刻我们有信心保证人民币不贬值的,从未为亚洲金融国家提供了强大的信心支撑。

朱镕基

“如果老百姓买不起房,这些房子盖了都给谁住!”

朱总理98年就任时就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98抗洪、99年面对中美紧张的国际关系,他勇闯美方的地雷阵争取入世。此时,在国内经济环境极其不景气的条件下,还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拥有上千万的下岗工人。

在国民经济,最为难上加难最难的时刻。朱总理最关心的还是民生问题。

他带着坚毅和勇敢站在为了老百姓的长远生计,在97年大力推进住房体制改革,取消福利分房制度,推行住房商品化,发展经济适用房。

朱镕基访美

98年记者会上他不忘提醒国人,未来的住房问题,将是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2001年中国入世,中国经济形势出现好转,而房价从98年开始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2001年已经出现了局部高点。

2002年朱镕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则大声疾呼:“房地产从一点热到过热是很快的,一定要考虑可持续发展!”。

面对快速上涨的房价,他在会议上说:“要大力发展和公积金结合的,有一定资金渠道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而不是建设高级住宅和写字楼。”

最后他怒道:“如果老百姓买不起房,这些房子盖了,都给谁住!”

朱镕基

回顾房价,我们以最为典型的北京房价为例。97年分房制度刚取消,98年后房地产迅速发展,当时即使是北京的房价在2000块左右,2000年以前一直维持在4000块以下,通州才1800左右。

但2001年入市以后,北京三环内的房价就开始奔着5000每平方去了,特别是朱总理卸任后2003年房价便开始进入暴涨时期,07年便达到15000左右,08年次贷危机之后,房价进入短暂的低迷,09年房价出现短暂的回落。

但是2010年四万亿计划之后,中国房价迅速进入了高潮期,北京房价迅速攀升到25000每平,12、13年迅速蹿升到40000多,此时而三四线城市的也迅速涨价进入到七八千时代,并且拥有大量的库存房。

15年棚改政策推出后,房价更是翻翻今日到6万甚至10万时代。此时上百万只能换大城市的一个卫生间了。

棚改政策

加入WTO,中国房地产市场,成为中国经济的蓄水池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2000年之前,中国经济刚刚起步,我们招商引资,以市场换技术。在中国大地上一个个外资企业靠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赚的盆满钵满,同时也为中国老百姓提供就业机会,为政府提供税收。活跃了中国市场,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一片生机。

2000年后中国靠山寨,在一步步模仿中走向成熟,一个个私营企业开始崛起,甚至到今天进入世界500强。这是中国企业家的奋斗史,也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史。

招商引资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廉价的商品成为世界市场的抢手货,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虽然利润薄但是勤劳的中国人民,用勤奋和汗水换取了居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

这些外汇储备其实就是中国企业的外贸盈余,企业想拿到这笔钱,就不得不将赚取的美元在国内换成人民币,人民币兑美元从8元时代到7元,再到现在的6元时代,数十年来,逼迫着中国银行将大批的人民币投放到市场。

但企业的扩大生产终归是赶不美元换购时所引起的6-8倍的人民币超发。这些国内超发的货币就不得不选择一个标的进行保值。

而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投资似乎只限于股市和房产。但股市有牛熊,还时不时的割韭菜。因此房产成为了中国老百姓最受青睐的对象。而且在中国人民的思想中,投资物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专长。

中国加入世贸

封建农业时期,农村人有钱首先要做的就是修房子、买地,一步步累积成为地主豪绅。城镇的居民则喜欢买铺面、修宅子。因此铺子、宅子、田地自古就是中国人民的优先选择。

而恰巧此时中国房地产市场正赶上时代的步伐。于是国内超发和国际热钱便几乎同时涌入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造成了十几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涨。

当国内资金和国际热钱源源不断融入到中国房地产时,房地产市场难免就成了中国经济的蓄水池。中国人口结构的发展,助推了中国房地产的发展。

现在大众都明白,中国数亿老百姓的钱包几乎已经全被房地产套牢。特别是80后、90后,大部分已经严重被房地产绑架。

赚钱买房

作为这个时代最具创造力的年轻人,中国房地产市场扼杀的不仅是这些年轻人的消费能力,最最严重的是,996和每月的房贷的压迫,已经掠夺了我们的思考时间和创造力。

60后在1978年恢复高考后,国家实行统招,分配就业,分配住房。70后还能拽着这一社会福利的尾巴。而80、90后作为计划生育政策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紧跟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发展的步伐。

1998年国家停止分配住房。紧接着80后们正好赶上1999年中国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全国每年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纷纷涌入城市。

2003年第一批80后大学生毕业,在2006年正好赶上住房的刚需,于是一步步爬上了房价的台阶,从此80后们开始了脱掉鞋子追赶房价。

恢复高考

而90后们毕业后,则在2018年28岁左右的年纪直接踩着高跷看房价,在一万至数万元的房价上被架着火烤。

当好不容易掏空了6个钱包拥有一套房时,面对生活的压力,生育愿望降低,因此国家也不得不及时地出面,严厉打击炒房的事情,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如今面对三四线城市巨大的空置房,再回想过去这十几年的房地产市场,不能不为之震惊。

倘若国家不出台政策,任由房地产市场继续发展下去,这不仅是对中国经济的冒险,也许会走向上世纪80年代东京房地产市场的老路。

房产

扼杀中国年轻人的创造力,影响中国未来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中国的人口结构也会受到严重影响,难免会向日韩欧洲白人一样在低生育率下呈倒三角,为中国未来发展带来严重隐患。

而中国过去这四十年快速发展,不就是吃了父辈们七八姑八大姨兄弟姐妹人口众多的红利?而中国现在的专利数量雄踞世界第一也是人口和教育的红利。但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专利第一大国,已经远远地被我们甩在半路上了。

房地产是一个国家的大战略。如果只看经济面,那地产市场绝对是国家大基建的NO.1。它可以让地方政府卖地,获得财政盈余,修路架桥增加城市建设,提成城市水平,为市民带来美好的生活。

修路架桥

更重要的是可以带动钢筋、水泥,混凝土,带动农村劳动力市场,还有下游的装饰、装潢、设计企业,拉动社会上的门窗、灯具、卫浴,家具家居行业,这绝对是一个超长赋能的产业链。

可只关注房地产,难免会对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战略隐患。因此高层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如果房价被持续地热炒,致使老百姓买不起房,那这些房子空着又有什么用呢?

参考资料:

中国房地产报:海南楼市泡沫破灭回望1993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润泽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润泽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