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仙剑1攻略 这位南京的姑娘男朋友在保定定兴县当兵,她在微博上找到摄影师@大仓先森,希望能全程记录他俩领证的过程。那天她超开心,紧张到只会咧着嘴笑。 刚过去的七天假期,你参加了几场婚礼呢? 在多次参加了别人的婚礼之后,年轻人开始对这个被认为“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时刻”厌倦了。微博上#结婚不举行婚礼#的标签话题自去年登上热搜之后,至今不断有人加入讨论,阅读量接近5亿,大部分参与讨论的人对不办婚礼的态度都是“能接受”“非常赞成”。 可这一代年轻人,明明都是被喂“Happy ending”长大的,一场幸福的婚礼是电视剧和童话故事大结局的标配,怎么到了现在,婚礼就不招年轻人待见了呢? 讲真的 他们的厌恶都是积怨已久 @W 今年29岁,因为至今未婚,她被邀请当了三次伴娘了,婚礼仪式的繁琐让她发誓自己再也不会参加婚礼了,包括自己的。南北方婚俗虽不同,但有个共同点就是都很熬人,北方的婚礼接亲特别早,凌晨两点半基本就要起床准备,基本上是没觉睡的,伴娘又要帮新娘操持很多事情,包括堵门游戏、拎包接物、仪式跟班等等,南方虽然接亲略晚,但是婚礼从早到晚,一天下来太累了。 北方接亲很早,凌晨男方车队来接亲的时候,离得老远就开始放烟花,给女方家发“信号”;拍摄于保定清苑农村 @盒饭 和他男朋友已经进入恋爱的第十个年头了,仍未结婚。身边没有一个人和她说过在婚礼上有很好的体验,再加上自己和男朋友老家距离很远,他们想省去办婚礼的麻烦,最多来一次旅行结婚,趁着这个机会好好休息一下。而且,他们两个都喜欢papi酱和老公那样的家庭关系,双方家庭也不一定要来往,更多想把精力放在小两口关系的经营上,而不是无意义的社交。 看了几场婚礼,@卡布 发现,全国各地的婚俗虽略有不同,但婚礼暖场视频都讲述着相同的恋爱故事,司仪都说着差不多的主持词,新郎在婚礼唱给新娘的那首歌大多是《往后余生》。如果办婚礼,他唯一的目的就是收回份子钱,“办场酒就好,仪式什么的就免了吧,实在是太尴尬了,光是想象自己站台上就能尬得抠出一栋别墅来”。 @乔乔乔 说自己成为一个女性主义者之后,就再也不会对婚礼上父亲把女儿交给老公这样的场景感动了,很多婚俗都会让她觉得非常不适。比如,为了补偿母亲嫁女儿,男方家要割猪肉“还”给母亲,称为“一刀肉”。 当代年轻人生活节奏快,生活也在不断精简,加上法定婚假时间较短,结婚人群备婚时间也在不断缩短。所以,他们选择把婚礼全权交给婚庆公司,最起码花了钱可以办一场还过得去的婚礼。但,婚庆公司提供的“网红热门套餐”都是批量化、模板化的仪式流程,参加一场还能让人感动落泪,看多了就索然无味。 《喜宴》 而选择办婚礼的人,也多半是因为拗不过父母。 @扬子 虽然认为婚礼很铺张浪费没有必要,但他同时也理解父母的想法——爸爸妈妈养我们这么大不容易。对于老一辈来说,为子女成家是他们一生的使命。中国人不善于表达感情,所以总需要给父母一个宣泄他们压抑了多年情感的机会吧。 @青青柠 办婚礼已经快一年多了,婚庆公司发给她的婚礼录像和照片她至今没有打开看过,回想起那场婚礼来她仍然觉得尴尬,体验实在太不愉快了。因为是离异家庭,她一直反感婚礼,可是实在没顶住双方家长的压力。在她提出不想办婚礼后,妈妈怪她考虑太少,说婚礼是男方对女方家庭的尊重,也是对婚姻的尊重。就是要让男方多付出,代价要高到让他觉得一生一次就够了。而男方爸爸因为社会关系比较多,而把这次婚礼当成了一次重要的应酬,不能不办。 摄于雄安新区 年轻人对当下婚礼的反感,不是某个时刻突然生出的厌恶,而是积怨已久。有一些人开始反思,婚礼的意义是什么。 @小灰 因为之前在同事婚礼上哭得厉害,现在还在办公室被当成笑话反复讲。她解释说,自己哭可不是因为感动,而是觉得很悲哀,她相信婚礼上双方的信誓旦旦,也不怀疑双方的真挚,但在往后的柴米油盐中,婚礼带来片刻的神圣感会维持多久? “口嫌体直”的年轻人, 只是想自己掌控婚礼罢了 那要说,年轻人是真的不想办、不重视婚礼了,也似乎不太合适。 据婚礼纪国庆结婚大数据显示,就在刚刚过去的七天节庆,全国有超80万对新人举办婚礼。婚礼行业再次出现旺季。再早一些,在今年上半年共有416.6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同比增长7.4%。 也就是说,办婚礼的人并没有实际减少很多。 实际上,一旦迫于压力决定办婚礼了,有很多年轻人也不想随便应付。 今年的5月21日迎来了领证 “热潮”, 排队从早上排到了下午,原本3个小时的拍摄,摄影师拍了6个小时 与近年来结婚率的持续走低正相反,大家结婚的平均消费一直在走高。近五年内,平均每对结婚的新人结婚消费高达23.1万元,增长了3.7倍,除开物价原因,人们对婚礼的投入其实并没有缩水。 年轻人不是嫌麻烦不重视婚礼,他们只是不想办有婚闹、俗气、父母操控、形式主义、千篇一律的婚礼。 如果你留意观察,你会发现,当下的婚礼就像是新老两辈人的审美角逐场,呈现给来宾的多是妥协后的结果。 摄于雄安新区 @小韵雅 的婚礼办了三次,因为和家长们的审美实在合不来,最后双方就决定各办各的。老一辈很喜欢大红色、热热闹闹的装饰,但在她看来实在是太俗气了,所以她另外准备了一套结婚用品。就这样,男方父母主持办了一次,新人办了一场自己的,又在娘家办了一次回门。折腾下来,把他们两个累得够呛,但是小韵雅还蛮骄傲,因为最起码有一场是真正属于他们两人的美好回忆。 年轻人想要抛弃的是传统婚礼的繁文缛节,以及自己只能充当演员的不可控感和形式主义,而并非婚礼这个仪式本身。 他们并非是不重视婚礼了,反而是因为不想敷衍。 疫情原因,这场原定于2020年的婚礼一再推迟。宝宝都已经这么大了,但这个小可爱将来一定会很骄傲地告诉其他小伙伴:我爸爸妈妈的婚礼可是邀请我参加了哦!拍摄于广东惠州 在很多人看来,仪式感对于开启一段婚姻仍然非常重要。婚礼是一种过渡性仪式,年轻人也需要通过这个“过渡”,告别过去、迎接未来。 年轻一辈和父母不同,核心家庭的缩小,也让婚礼承载的社会功能减弱。以往,婚礼是整个大家庭的重要交往活动,也是物质匮乏年代获得物质支持的重要机会。 但今时不同往日,年轻人更希望婚礼是一个融入日常且私人化的仪式,他们也能借此展示自我。 @大仓先森 是一名纪实婚礼摄影师,做婚礼摄影已经有七年的时间了。起初,他也是拍一些套路化的照片,会要求新人和亲友按照规定动作摆脱,出片虽然精致,但除了换脸,所有提供给客户的照片都是一模一样的。最近几年,他感觉新人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了,不再对婚礼盲目了,加上自己也厌倦了模板化,就开始向纪实摄影转型,努力去感受每场婚礼的独特。这说明,年轻人不想再当演员了,他们追求婚礼的真实和温度。大仓先森的档期也变得难约了,他明显感觉这几年找他的年轻人多了,甚至有新人为了等他的档期而调整了自己的婚礼日期。 @婚礼策划师小门 从事婚礼行业快十年了,这期间她从北京市区下沉到河北的一个县城。她发现即使是农村婚礼,大家也开始追求现场布置、摄影摄像等方面的品质,但是对于流程上则要求简单轻松,不要过于繁琐,有的新人还特意嘱咐删掉所有煽情的环节。以前,大家觉得婚礼是一大家子的事情,一家人都会在婚礼上亮相、互动,但现在的婚礼更像是年轻人自己的舞台,有些新人甚至要求伴郎伴娘也不能上台。 @三丁酱 三年前从北京某互联网公司转行,成为了一名定制婚礼策划师,她在准备自己婚礼的过程中发掘了自己细节控和备婚狂的体质,而这个优势正是眼下的婚礼策划师必须具备的。现在,年轻人彻底抛弃了大而喜庆的婚礼现场,转向把细节做到极致的“小而美”,现场花艺、布置、伴手礼、灯光、音效、摄影……他们要求每一帧都要唯美。她负责的客户大多都有自己非常成熟的想法,比如个性化的脱口秀婚礼、恋爱博物馆婚礼、摄影展式的婚礼等等,年轻人们在婚礼上将自我的大门敞开,只邀请最亲密的人来参观,做客,分享幸福。 是的,年轻人并非不想要婚礼,而是不想再拥抱那些陈旧的东西。 这种对婚礼态度的转变,正反映出现代人的婚姻关系变得不同了——作为生产单位的家庭正在慢慢走向作为情感单元的家庭。婚礼的功能自然也随之改变,从展现家庭实力和社交应酬的平台转变为展示个性和私人化情感的仪式。未来,这两种家庭形态会同时存在,婚礼形式也不再单一,而是更为多元。 最起码,现在的年轻人对自己的婚姻有了更多选择。这总归是件好事。 文字: 念青;图片摄影:大仓先森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