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在疫情的影响下,近两年“互联网+医疗健康”一直处于高曝光、高关注状态。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6月,全国互联网医院超1600家。互联网医院普及率大幅提升,丰富了人们就医的选择,也改变着人们的医疗认知和习惯。11月15日,艾媒咨询发布了《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院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针对行业、企业、用户等多维度给出了分析。 《报告》指出,2021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预计将达600亿元,互联网医院行业呈稳定上升状态;调研显示,专家资源和疾病恢复是用户选择平台的主要因素,治疗效果是用户的第一诉求;互联网医疗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像医联这种具有一定专业深度沉淀的平台具有明显优势。 慢病诊疗在互联网医院中占据较大比重 目前互联网医院仅允许提供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服务。艾媒咨询对互联网医院用户问诊类型做了调研,数据显示,轻症慢病是主要疾病类型,占比达55.4%;常发性常见病和病后管理均占43.5%;重症慢病占比18.4%。慢性病的诊疗在互联网医院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早在2018年就将业务专注于慢性病管理的医联,经过几年的积累,平台覆盖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肿瘤、哮喘、乙肝、慢性肾病等最常见、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占据了先发优势。 ![]() 《报告》显示,慢性病患者人数多、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加上疫情导致的限流接触,慢性病的互联网诊疗需求成为互联网医院发展的重要助推因素,而在线上慢病管理领域已有积淀和成果的企业,将成为患者的优先选择。 治疗效果仍是患者的第一诉求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互联网医疗行业各个赛道上的商业模式逐渐明晰。根据发展现状,《报告》把中国互联网医院商业模式分为四种:在线医疗、医药电商、可穿戴医疗设备及HMO。商业模式和企业成功与否,品牌影响力、资本市场表现是一种体现。但对于患者而言,能满足他们诉求的才是最重要的标准。 《报告》调研数据显示,互联网医院用户选择平台时,优先考虑的是平台所拥有的专家资源(49.8%)和疾病恢复效果(46.8%)。根据这一结果,分析师认为,患者对于互联网医院的第一诉求仍是治疗效果。不管是在线下还是线上,把病治好是患者最核心的诉求。 ![]() 互联网医疗开启规范化发展 医联专业学科建设优势凸显 10月底,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监管细则》),引发了行业广泛热议。对此,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监管细则》下,受影响最大的细分赛道将会是医药电商,而前期技术积累到位、具有完善合规体系的专业型平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机会更大;而促进行业规范、高效、健康发展,让“互联网+医疗健康”回归到医疗定位成为互联网医疗接下来的趋势。 艾媒报告指出,互联网医疗进入规范化发展时代,具有一定专业深度沉淀的互联网医院如医联,具有天然的发展优势和竞争力。 坚守医疗本质、服务规范有效是医联的发展基因。线上优质服务的提供,离不开标准、规范、有效的互联网疾病院外管理流程。探寻医联的发展轨迹会发现,它遵循的逻辑跟传统医院是一致的,从学科的底层建设开始,再逐步完善标准化管理路径。今年以来,医联陆续携手各领域资深专家,推出了多个线上管理专家共识、指导意见,《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肝癌患者常见药物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互联网管理专家指导意见》已陆续发布,《互联网医院艾滋病医疗服务专家共识》也将于近期见刊。 ![]()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