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影视投资 https://www.touzitop.com/ 幽灵般的超距作用? 对于某些物理学家来说,“万物皆可纠缠”。就连可爱的水熊虫也不放过。 水熊虫这种缓步类生物传闻生命力极强。它们能够在各种极端环境中活下来。所以既然如此,它就被盯上了。 最近有科学家又将水熊虫暴露在极端低温高压环境中。这个小东西不出意外地又活了下来。但研究人员的目的不止于此——他们想要给水熊虫建立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通常只存在于亚原子——也就是小于原子级别的微观世界中。这种神奇的量子效应指的是两个亚原子粒子无论相距多远,无论是近在咫尺,还是天各一方,其中一个的自旋或动量一旦发生变化,另一个都会在没有任何时滞的瞬间作出反应。量子纠缠被称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就连爱因斯坦也曾表示不相信。 但多年的研究逐渐证明,量子纠缠不仅确实存在,而且可以超越微观世界的限制。2018年有科学家发现,某种光合细菌可以和光子发生量子纠缠。这种细菌体内的光合分子电子频率,可以和环境中的光子谐振频率同步变化。 现在科学家又将目标锁定在了多细胞生物身上。研究人员将三只水熊虫置于低温环境中,使之进入休眠。 处于休眠状态的水熊虫被持续冷冻到接近绝对零度,然后被放在超导电路的两块电容板之间。超导电路能够产生量子位,水熊虫与量子位接触,会改变量子位的谐振频率。这样的“水熊虫量子位复合体”被复制到另一个电路上。这样两个量子位之间就建立了纠缠。在几次测试过程中,研究人员看到量子位和水熊虫的频率会协同变化。 17天后,研究人员用加温的方式,试图唤醒休眠的水熊虫。结果有两只死了,一只活了下来。活下来的水熊虫成了史上第一只进入过量子纠缠,然后又没有死掉的动物。 研究人员强调,这是人类首次利用活体生物建立量子纠缠。水熊虫不但在实验环境的极端性,以及它们暴露在极端环境中的时间长度方面创下了新的记录,还在它们的生存技能清单上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能够建立量子纠缠——就好像幽灵般的水熊虫,和幽灵般的超距作用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一样。 如果这个实验正如学者所声明的那样可靠,那么就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利用活体生物建立量子纠缠。但也有科学家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在这个实验中,主要成分为水的水熊虫起到的作用仅类似于电解质,它只是改变了其所在量子位的谐振频率而已。将水熊虫换成一粒灰,也能获得同样的实验结果。 无论实验结果是否可信,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水熊虫确实承受了太多它不该承受的东西。 参考 Entanglementbetweensuperconductingqubitsandatardigrade https://arxiv.org/pdf/2112.07978.pdf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