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毛岸青的晚年生活:打麻将玩牌九,时常一个人偷偷流泪,很想妈妈

2021-10-08|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2008年12月21日,在湖南省长沙板仓,举行了毛岸青,邵华同志骨灰安葬仪式。毛新宇与妻子刘滨牵着自己的儿子上......

2008年12月21日,在湖南省长沙板仓,举行了毛岸青,邵华同志骨灰安葬仪式。

毛新宇与妻子刘滨牵着自己的儿子上着台阶,走到墓前,毛新宇说:

“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天我们一家人,终于把你们送到了开慧奶奶身边,实现了你们最后的遗愿啊”。

毛新宇说着说着流下了眼泪。

他的后半生生活美满,享受着天伦之乐,撰写文章。

但前半生却受尽苦楚,与母亲分离,虽然是领袖之子,但知道的人少之又少,他是平凡而又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英雄毛岸青。

01短暂的家庭之乐,母亲的惨死

1923年11月23日,在湖南长沙的一座村庄里,响起了孩子的哭声,此时正是菜园收获的季节,但房间里已经没有往常一样热闹,母亲看着孩子的眉眼说道:

多像他的父亲啊,可两次生孩子,他都没有在。”

这个孩子是毛主席与杨开慧的次子毛岸青。毛主席正忙着革命事业,因特殊的身份,两人聚少离多,毛岸青基本上很少见到父亲。

一次武汉之行是岸青,年少时的家庭之乐,1927年2月12日,毛岸青随着一家人来到了武汉的杨家大屋,岸青小时候最喜欢他的哥哥毛岸英。

两人从小打闹,还喜欢玩玻璃,母亲看到怕玻璃割伤了这两个人,便想去把玻璃拿回来,毛泽东劝阻了这一行为,便说,“让他们去玩吧”,母亲说:“就你会纵容他们”。

谁知道过了一会儿,两个小孩哭哭啼啼地跑过来,说:“母亲,我们的手被割破了”。

这时毛主席笑了一下,对着儿子们说:“母亲当时找你们要玻璃,你们为什么不给她呢?”

毛主席明白孩子的成长必须要经常锻炼,他对杨开慧说:“你直接叫他们给,他们肯定不会给,你看他们现在知道危害了,下次再也不敢犯错了吧”。

杨开慧看着毛泽东,虽然觉得有道理但还是心疼孩子,毛泽东有些严厉,但是在对待孩子上,他还是很认真。

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常常缠着他们的父亲,毛泽东也会给他们讲故事,比如西游记里的故事,生动活泼,毛岸青高兴得手舞足蹈,与哥哥争着抢着当孙猴子。

杨家大屋充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父亲,母亲工作忙碌的样子,但他们却不知危险在慢慢逼近。

随着八七会议的召开,毛主席要去找寻中国的出路,他领导了湖南的秋收起义。

严酷的斗争环境,主席为了保证杨开慧母子的安全,将她们送到了长沙板仓,而自己去了井冈山,他与杨开慧难舍难分,谁能想到这竟是最后一面。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一家被敌人发现了行踪,敌人将他们送到了监狱,连孩子也没有放过,敌人对杨开慧进行逼问,用了各种残酷的酷刑虐待杨开慧:

“毛泽东,到底去哪了,你说不说,”

杨开慧看了敌人一眼,“不晓得”。

杨开慧苦苦守住党的秘密,一句话也没有说,敌人甚至还欺骗她说:

“如果你肯承认,你跟毛泽东没有关系,你就会得到自由。”

谁都渴望幸福的生活,哪怕只有一次机会,但杨开慧从昏迷中醒来,冷笑地看着眼前的敌人,脱口大骂,“我宁死不屈”。

杨开慧被国民党枪决之后,以孩子为诱饵,企图骗主席上钩,主席安排地下党人员将孩子们救出来,毛主席自己的身份难以保全,于是安排地下党组织保护孩子们。

母亲去世,父亲通缉,年仅7岁的毛岸青已经无家可归,可敌人还在大肆追捕他们,于是8岁的毛岸英带着毛岸青开始了奔波之路。

组织为了保护主席的孩子,不受到敌人的迫害,地下党组织曾多次转移他们。

先是被向振熙外婆,舅妈李崇德抚养,又转向叔叔婶婶毛泽民,钱希钧所抚养,之后住进了中共的外国组织中共互济会办的大同幼稚园,两人相依为命,但好景不长。

1931年,因顾顺章叛变,上海地下党的机关受到迫害,幼稚园解散。

幼稚园的工作人员,有的被逮捕,有的躲了起来,以至于幼稚园的孩子无人看管,流落街头,毛岸英牵着毛岸青,开始了他们的流浪生活。

02领袖之子,流浪的生活

1930年冬天,寒风刺骨,一位八岁的小孩子带着弟弟在街上卖报,天上突然刮起了淅淅沥沥的雨,毛岸英大哥说:

“弟弟在亭子里等着,我去街角卖报纸。”

这时,传来了小孩的声音:

“重大新闻,重大新闻,匪徒毛泽覃已被击毙”。

在亭子里的小男孩听着这个消息,用手摸了摸眼泪,他仔细翻看报纸,试图寻找他叔叔的名字。

他的眼睛直瞪着报纸,他想着母亲的惨死,叔叔的抵抗,他用尽力气用粉笔在地上写着“帝国主义”。

有个巡捕房的警官注意到这个小孩,他跑过来对他一顿乱打。

毛岸青躺在地上,身上没有力气起来,但他仍然喊着:“就是要打,就是要打”。

巡捕房的人看了毛岸青倔强的样子,心里更来气

巡捕房的人性格粗暴,不顾毛岸青是个孩子,用棍棒打了好几下,他看到毛岸青的鼻孔,嘴角都流了血,这才甘心地走了。

年纪尚小的他本应该在校园,本应该陪在父母身边,但此刻却被别人欺负,任谁看了都心疼。

毛岸青昏迷了,昏迷之前一直叫着打倒帝国主义,他也像妈妈,叔叔一样,英勇抵抗,弱小的身躯倒在了地上,远处的毛岸英跑了过来。

幸好毛岸英及时赶来,不然他的生命真的岌岌可危了,毛岸英带着弟弟坐着黄包车飞速赶到破庙,毛岸英让岸青躺在草地上,把稻草盖在岸青的身上,岸青叫着

“妈妈,哥哥······”

毛岸英寻求庙里面的人帮帮他们,他们没有钱去请医生,庙里的人看他们可怜,纷纷送来帮助,拿姜汤,红药水等等,岸英扶着弟弟起来喝药,慢慢地毛岸青的病情稳定了下来。

可是这一次受伤并没有得到根治,这给岸青带来了很大的后遗症,到晚年岸青的头也在隐隐作痛。

毛岸青流浪的生活,让他一辈子不会忘记,他立志一定要打倒帝国主义,让百姓们不再挨饿。

03与邵华的姻缘

后来经过张学良的帮助,毛岸青改名为杨永寿,他去到了苏联学习,在这期间,他勤奋努力着,更是连跳几级。

毛岸青回国以后,翻译了许多著作,《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列宁的《我们究竟拒绝什么遗产》等等。

这些著作的翻译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起了很大的帮助,他还去了黑龙江省克山县,与农民同吃同住,任劳任怨,立志用自己的学识去帮助农民。

毛泽东则因长期劳累,没有精神,但收到毛岸英的来信之后,看到他点滴的进步,顿时精神了起来,主席与孩子联系以后,关心孩子,希望孩子能够认真学习,报效祖国。

主席非常想念岸青,在信中多次写道:

“想见见永寿。”

岸青一直在为工作忙碌着,身体出现了问题,主席听闻,多次写信询问,安慰岸青,还因此促成了一段姻缘。

在信中,主席说:“听说你与邵华,通了信,你们是否想做朋友。”

主席关心着岸青的终身大事,一直注意到孩子一直是一个人,便想着为他找一门亲事。

邵华跟主席渊源颇深,她的姐姐与主席结为亲家,而主席也很喜欢邵华,两人经常探讨文学,诗词,毛泽东对邵华非常好,在学习上经常引导她。

由于两个家庭经常来往,毛岸青与邵华因此认识,在毛泽东的主持下结婚了。

两个人其实性格上有很多不同,毛岸青喜欢读书,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却是一个喜欢安静之人,因常年在外生活,语言习惯很难改过来。

邵华喜欢文体活动,喜欢看体育比赛,而他们的儿子则喜欢看京戏。

毛新宇在外读书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有一次刚好赶上中国女排比赛,邵华很想看,可是儿子很想看京戏。

毛岸青就笑了笑说道:“让儿子看吧,我们都不争了,看京戏得了。”

可见虽三人爱好不同,但会为了对方而包容,理解,这大概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毛岸青与邵华是一见钟情,晚年生活的他还经常与邵华听着音乐跳舞,经常参加各种舞会,陪伴对方,因邵华酷爱摄影,经常拉着岸青去公园拍照,两人相亲相爱,甚是甜蜜。

04回忆母亲的点点滴滴

晚年生活中毛岸青幸福美满,经常与张文秋,李讷,邵华一起推牌九,打麻将,与儿子享受天伦之乐。

这几位年岁过百的老人不像别的老人一样已经失去记忆,走不了路,他们依旧还能互相取笑对方,经常相约在一起搓麻将,张文秋奶奶还笑话毛岸青牌技。

有一次,毛岸青穿着蓝白色的条纹衣服与穿着蓝色衣服戴着眼镜的李讷,还有邵华一起推牌九,毛岸青指着牌九说:

“这一把我要赢了。”

两人看着他笑呵呵地说道:“不一定”。

这与童年生活形成了相当大的反差,毛岸青时常感叹,如果自己的母亲,父亲能看到今时今日的中国,肯定会很开心吧。

每逢12月26日之时,毛岸青与邵华都会去悼念主席,2001年是杨开慧牺牲的100周年,毛岸青与邵华去了湖南长沙板仓扫墓。

毛岸青走在陵园前,闻着空气中传来的桂花香,毛岸青顺着路线去了杨家大屋,打开屋子,仿佛还能看到昔日的热闹场面,父亲,母亲忙碌工作的身影。

毛岸青对母亲的记忆很少,这也是他一生的痛苦,他经常来到这里,乡亲们也没有忘记这个女英雄,母亲热爱劳动,挑衣做饭,与乡亲们互帮互助,积极做着革命事业的样子。

“霞姑娘帮助村里的老人,不辞辛苦,是主席的好助手啊。”

毛岸青听着乡亲们对母亲的赞赏,想起了父亲与母亲的一件趣事,母亲陪着父亲踏遍板仓的各个地方,做研究,到处送粮食,送衣服,利用地势研究,同地主展开了争斗。

而父亲忙碌,心里装着国家大事,与母亲聚少离多,母亲总是埋怨着父亲不体贴,还因此与母亲大吵了一架,但父亲又何尝不体贴母亲呢?

只是国难当头,两个人都有苦头,父亲与母亲吵完架,坐上火车走了,心中有些烦闷,但心中的烦闷被那一包辣椒牛肉干,一包米饭,还有油煎荷包蛋,给冲散了,原来是父亲出走时没有吃饭,虽然双方吵了架,但母亲还是关心着父亲。

两个人因特殊的身份,每次收信都要经过多次转手,纸短情长,毛岸青回忆着关于父亲母亲的点点滴滴,竟有些甜蜜。

岸青与邵华去扫墓时,这一天却下了大雨,邵华说:

“下雨了,我们改日再去吧。”

毛岸青背着手,在门前走来走去,眉头皱了好一会儿,“还是今天去吧。”

毛岸青走在这条路上回忆着青春岁月,年纪尚小的毛岸青,多次流浪,他想起了那段日子。

毛岸青时常一个人偷偷流泪,很想自己的妈妈杨开慧。

童年时期的影响,让他一辈子都走不出来,乡亲们在递上签名薄上,他写着“杨岸青”,内心深处都是对母亲的浓浓思念啊。

毛岸青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与邵华亲自编写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两人走访了十几个省份,搜集了大量的资料。

有时候甚至有七百多公里的行程,去走他们当年走过的路,用自己的方式去怀念他们。

还执笔写了《想您,亲爱的妈妈》《最美的霞光》述说着往事。

“你是云锦,飘在天上”,“你是彩霞,映红湘江”,彩霞,云锦寓意着美好的事物,妈妈永远活在了岸青的心中。

毛岸青终年84岁,活了大半辈子,他默默无闻,他拯救了一方的百姓,用自己的学识去帮助他们。

他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他按照父亲,母亲所教育的,秉承良好的毛家家风,默默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手机游戏下载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润泽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润泽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