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看了这部00后都在追的动画片, 我傻了...

2021-08-21|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看动漫或者电影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大人们要做点功课,哪些可以看,哪些不能看,譬如《小马宝莉》、皮克斯的......

  

  

  看动漫或者电影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大人们要做点功课,哪些可以看,哪些不能看,譬如《小马宝莉》、皮克斯的系列电影、迪士尼、宫崎骏都是很为不错的选择;我们小时候看的《樱桃小丸子》、《灌篮高手》、《葫芦娃》也是很有爱的题材。

  感知美、欣赏美的教育,我们也是缺乏的,这需要我们从小给孩子培养。设想,当一个孩子从小读四大名著、看经典长大,她哪里还有耐心看《精灵梦叶罗丽》和《小时代》,更怎么可能将他们当作自己的精神食粮。

  当见过最好的,眼界才会变得宽广,我们的孩子就不会将自己禁锢在小小的世界里。

  作者:暖暖,本文来源:公众号“阅读第一”(ID:Readfirst)。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有朋友告诉我,自己的孩子暑假宅在家看《精灵梦叶罗丽》,不知道该不该阻止。

  恰好前不久,反裤衩写了一篇文章《小学生看的动画片,成年人看了都脸红》,说这部动画片是国产版《美少女战士》+动漫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篇文章出来后,有博主说反裤衩是在故意抹黑,并把《精灵梦叶罗丽》比作民族之光。

  

  没听过的读者给大家稍微介绍下,《精灵梦叶罗丽》是一部非常受当代小学生欢迎的动画片,全网总播放量已超170亿次,并多次在各大卡通频道及少儿卫视获得全天收视第一。

  今年4月份,江苏省消保委针对动画片一份调查显示,“您的小孩平时喜欢看哪部动画片”列表里,《精灵梦叶罗丽》排在第三,仅次于《熊出没》和《小猪佩奇》。

  还有的忠实粉丝从小学一直追到高中,当中不少是N刷。

  

  这部动画片对于00后来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魔力?秉持着“求真”的心态,我一口气看完了一整季(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如此折磨我自己)。

  在剧情上,我倒觉得它更像是韩版《花样男子》+国产版《美少女战士》。

  剧中的人物设定是一群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一旦拥有了洋娃娃,就可以变身成美女或者帅哥,并拥有魔法。

  

  女一王默,是韩剧套路中类似真(傻)善(白)美(甜)的人设,家境普通,学习一般,但是集宠爱与幸运于一身。

  

  为了让剧情更有冲突,王默经常被由反派文茜带领的三人“姐妹帮”欺负。

  譬如,上体育课时,追着女主王默骂,“又丑又穷”,“我要是你,都不好意思出门。”

  

  当看到自己暗恋的男生对自己冷酷,但对王默露出微笑时,文茜便心生嫉妒与仇恨。

  

  

  于是,她在全班同学面自导自演出一部大戏,陷害王默偷她手机。

  

  

  当陷阱被揭穿后,又把王默骗到天台来一顿教训。

  

  并警告王默认清自己的位置,离不该接近的人远一点。

  

  

  嗯,这还是一群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啊。

  这些争风吃醋的桥段,是不是和偶像剧的情节很相似?但偶像剧的男女主角至少已经成年了,将这样的成人化的剧情编排在小学生身上真的合适吗?

  除此之外,动画片里充斥着大量炫富以及宣扬容貌焦虑和身材焦虑的情节。

  王默的同学思思家很有钱,住的是大别墅,平时有上学放学都有司机专门接送。

  

  当女同学文茜在一边嘲讽王默家穷,穿着寒酸时;

  

  

  

  又一边想要和有钱的同学思思一起玩,当被拒绝后,怪别人瞧不起她。

  

  当一边炫耀自己新买的手机时,又一边嘲讽王默穷,买不起手机。

  

  

  这群小学生不仅将手机带入校园,社交网络和美图秀秀也玩得贼溜。

  吃饭之前,小女生借同学的午餐拍照发到微博,打造自己的精致人设。

  

  

  发自拍之前知道要把眼睛P得大一点,皮肤P得白一点。

  

  讲真,如果这部动画片的男女主角不是一群五年级的小孩子,我倒觉得是颇具讽刺和黑色幽默的写实题材。很遗憾,当剧情背景和受众都是一群小孩时,这样的情节安排,我只感受它在对儿童传递着美貌和身材的重要性。

  动画片里,不管是洋娃娃还是孩子们变身后,都穿着短裙、高跟鞋,有着大长腿和大胸脯。娃娃们的造型被网友吐槽为“又土又充满情色”。

  

  

  

  孩子们在吃饭时,会被一旁的娃娃叮嘱,要少吃点保持体型。

  

  虽然以上部分情节因为被家长举报被整改过一波,但是大体剧情仍旧“换汤不换药”。

  譬如,动画片最大的主线之一就是丰富的感情线,这也是能吸引大量00后观众的主要原因。

  譬如,一个长相帅气的男同学打篮球时,身边的小女生又是递毛巾、又是送饮料,但是男同学偏偏喜欢跟“真善美”女主王默玩,这是宫心计从娃娃抓起啊。

  

  一个5年级的小学生,出口就是感谢“美女”,而不是感谢同学,这也是够社会了。

  

  谈恋爱就算了,甚至还有“我爱你,你爱他”的三角恋剧情。譬如,两个小男生同时喜欢上女二号思思,让思思左右为难。

  

  《叶罗丽》里还有不少英雄救美片段。思思妈很“鸡娃”,每天让思思弹钢琴。当钢琴老师训斥思思弹得不好时,梳着油头的男同学霸气出场。

  

  在B站上,上面这一对CP有着大量的CP粉,粉丝为他们专门开设账号,剪辑视频。

  

  在第6季里,男孩的深情表白甜哭了不少小朋友,台词有什么“原来当人类有了感情,就不可避免的有了牵挂”,让我这个老阿姨听了都脸红。

  

  这一段,弹幕里满满都是“催婚大军”。

  

  评论区也是满满的“虐恋文学”。

  

  女主角王默的CP是水王子,水王子来自于另外一个平行世界。这对被誉为神仙CP,在小学生群体里也有着大量粉丝。

  

  

  随意截取几个弹幕,让大家感受当代小学生们的疯狂。

  

  还有“老公体”。

  

  

  动画片里其他的小朋友和娃娃们也在花样组CP,各种海誓山盟,“亲亲抱抱举高高”不在话下。

  

  

  

  

  由于《精灵梦叶罗丽》拥有着大批忠实粉丝,上个月石家庄广电和旅游局通知整改时,不少粉丝在发帖“哀悼”,有的粉丝还在官微上留言呼吁要守护这部动画,不知道的人还会以为这真是一部“惨遭阉割的民族之光”。

  

  

  诡异的是,还有不少家长也支持《叶罗丽》,她们的理由是,我们这一代人也是看着言情小说,偶像剧这些大人眼中的“毒瘤”长大的,但并不妨碍成人甚至成才。

  

  

  咋一听,好像无法反驳。

  连大人都在支持所谓的“动画自由”时,出品这部动画的公司在这几年赚得盆满钵满,据报道2020年公司净利润高达1679.8万元。

  与其说这是一部动画片,不如说这是一部为了卖娃娃,卖周边产品,而给小孩尤其是小女孩“定制”的动画片。

  第一季里有一整集专门为娃娃周边产品“导流”。女孩思思在网上给自己的娃娃买鞋子、裙子、家具,家里堆满了几千块钱的快递,弹幕里羡慕哭了不少小朋友。

  

  

  画面给“叶罗丽”IP大大的特写。

  

  在某宝上,动漫里的同款娃娃和周边卖得相当火热,除了同款漫画书外,今年甚至还出了真人舞台剧,场场火爆。

  ‍‍‍‍‍‍‍‍‍‍‍‍‍‍‍‍‍‍‍‍‍‍‍‍‍‍‍‍‍‍‍‍‍‍‍‍‍‍‍‍‍‍‍‍‍‍‍‍‍‍‍‍‍‍‍‍‍‍‍‍‍‍‍‍‍‍‍‍‍‍‍‍‍‍‍‍‍‍‍‍‍‍‍‍‍‍‍‍‍‍‍‍‍‍‍‍‍‍‍‍‍‍‍‍‍‍

  小女孩本身对洋娃娃没有什么抵抗力(我小时候也超爱洋娃娃),又天生爱幻想,当有了洋娃娃,就可以拥有魔法,就可以在危难之中或者受人欺负时,被娃娃拯救,这谁顶得住啊!看了动画片,当然想要买一个。有了洋娃娃,还要给娃娃买衣服、买鞋子,买化妆品,买卡片,甚至还要买虚拟城堡,品类一应俱全,处处都是生意经。

  

  

  的确没错,我们小时候不少人是看《蓝色生死恋》、《还珠格格》长大的,但我们那一代人,电视机刚刚普及,电视放什么我们看什么,选择性真的少,剧情里面的确有“亲亲抱抱举高高”的剧情,但至少是成年人在谈恋爱,当男女主角变成一群小学生时,确定小孩子们不会有更强的代入感,不会把王默,把思思幻想成自己?

  

  最大的遗憾是,当我们的下一代沉醉于“快餐文化”时,我们大人将它奉之为“自由”。

  偶像剧和言情小说的典型套路是女主角普通平凡,但只要保持善良、性格可爱,高富帅就会从天而降,爱上自己,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传播学里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培养理论,用通俗的话理解是影视剧刻画的虚构世界,给人的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当中形塑着人们的现实观。

  在小女孩时,深受玛丽苏的影响,我也一度觉得自己独一无二,幻想着白马王子的出现,但是直到来到真实社会,接触到真实的成人世界后,听到的全部是“梦碎的声音”。还有些女孩子撞得头破血流,才意识到童话都是骗人的,这世间哪有什么白马王子。

  

  我一直觉得,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恋爱教育是匮乏的、缺位的,而恰好女孩子在亲密关系里又很容易“恋爱脑”,我们教育女孩子善良、正义没错,但是善良、正义这些品质并不是用来吸引王子来爱上我们的;我们要教育女孩要善良、正义,但更要教育她们爱护自己、保护好自己。

  

  之前,看到一个采访视频,英国影星凯拉·奈特莉说,她坚决不会让自己的女儿看《灰姑娘》和《美人鱼》,因为灰姑娘等着一个富公子来拯救。美人鱼为了爱情放弃自己声音(有的版本是牺牲生命)也是愚蠢的,她会推荐孩子看《海洋奇缘》。

  

  图为《海洋奇缘》剧照

  与我们这一代人相比,这一代儿童的物质文明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了,《精灵梦叶罗丽》在中小学生群体里如此火爆,证明这一代儿童的精神粮食还是太过贫瘠。

  此外,这部动漫的火热还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词,“世界的参差”。

  可以设想一下这样两副场景,当有的小孩从小读着文学经典、看得是富有审美和艺术价值的影视作品时,有的小孩沉溺于刷短视频、观看着处处是爽点的动画片、肥皂剧;同样可以设想,这样的氛围培养的是两波审美趋向,甚至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孩子。

  相信你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你认为是烂片的电影却被有些人奉之为“宝藏”。在郭敬明的《小时代》上映时,我一表姐就说它实在太好看了(这也解释了《小时代》的票房为什么那么好)。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经过观察,我发现我这位表姐长期沉溺于肥皂剧和韩剧自得其乐,看白百合的《被偷走的那五年》在电影院可以哭得稀里哗啦。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孩子、成年人整天追着粗制滥造的动画片、影视剧,并把它推上“民族之光”的神坛,将之奉为经典或者国粹,这是多么可怕的场景。

  但正如我前面提到“世界的参差”一词,在欧美国家,在我们的一线城市,也有很多小孩在父母的引导下,在不同的年龄段读者难度不同的文学作品,进行着深度阅读。拿美国举例,它们特别注重孩子的分级阅读,在三年级开始,学生们就开始读非虚构作品,在书本里了解真实的社会和世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遗憾的是,这些能力,我们有些大人也是欠缺的,用刘擎的话来讲就是“成年人的童稚化”。我们沉湎于大量的、丰富的、好玩的资讯,每个时间好像都是愉悦的,但是任何一种成长需要的是深长缓慢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一边抱怨卷不过中产家庭的孩子,一边为了图自己方便,图孩子开心,就将快餐文化“塞给”我们的孩子。对于普通家境的小孩来说,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最好的起跑线,培养孩子们读书的习惯和兴趣、让他们多读经典,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看动漫或者电影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大人们要做点功课,哪些可以看,哪些不能看,譬如《小马宝莉》、皮克斯的系列电影、迪士尼、宫崎骏都是很为不错的选择;我们小时候看的《樱桃小丸子》、《灌篮高手》、《葫芦娃》也是很有爱的题材。

  感知美、欣赏美的教育,我们也是缺乏的,这需要我们从小给孩子培养。设想,当一个孩子从小读四大名著、看经典长大,她哪里还有耐心看《精灵梦叶罗丽》和《小时代》,更怎么可能将他们当作自己的精神食粮。

  当见过最好的,眼界才会变得宽广,我们的孩子就不会将自己禁锢在小小的世界里。

  “阅读第一”,50万中国精英家庭成长聚集地。由崇尚“终身学习”,爱阅读爱分享的妈妈Bonnie创办,专注于英文学习、阅读以及思维素养。一家不端、不装、有趣、有料、有观点的教育新媒体。

  

  意犹未尽

  


91麻豆系列-原版兔子先生之女大学生佐佐波莉乃 https://www.flbjc.com/post/4498.html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润泽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润泽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