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
章羨仝,男,浙江绍兴人,先驻河北石家庄,传统文化传播者,当代风水名家百强,百名行业杰出人物,《名家推荐》栏目特邀嘉宾,中国影响力人物数据库收录名家,《决策中国》智库联盟副理事长,现任河北祥圆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章羨仝老师也是千年历代单传姓名学隐派传承人,道家全真派传承人,道家正一派传承人,佛教唐密三十五佛大礼忏传承人,大道风水传承人,易数神断传承人,玄学九天道法传承人,借物炼心——“生活道”创始人。现中管院(中国科学管理研究院)聘请章羨仝为“品牌强国科技智库专家”。
章羨仝对《易经》风水学、外应学,奇门遁甲、易数神断,佛学、道学、儒学、中医、玄学、太极、琴棋书画、茶道、香道颇有造诣。在从事教育工作前,章羨仝曾是一名军人,爱好广泛,曾搞过二次“个人书画展”。退伍后经商,曾是六家公司,一家学校,一家杂志社投资方,职务是董事长、校长、社长。接了千年历代姓名学单传后,师找徒,传男不传女,一脉相承后,一直从事有关传统文化工作。章羨仝老师为了体验僧人生活,专门在泰国短期出家过托钵生活,他的使命,“如何让世界大同”是终身奋斗目标,自创“借物炼心”——生活道,受广大修行爱好者的青睐与实修。让人类开启智慧,回归本源,也是他终身追求与使命。
《 茶 道 》
讲到茶,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三皇五帝时代,《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从那时开始,已经对茶极为重视,商末时代,巴国把茶作为贡品献给周武王;魏晋南北朝将茶商品化,南宋时期,茶传入了日本,朝鲜。![]() 茶是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从而让灵性得以升华,归于本源。茶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继承唐宋遗风。 茶道有一定的遵遁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等等。今就不探讨识茶,鉴茶,品茶,沏茶,赏茶,闻茶等茶艺上的外相,着重探讨内在喝茶何谓称得上“禅茶一味”?也就是说着白一点,喝茶如何见性开悟?“茶”称得上“道”字,并非什么东西称得上“道”的,道是规律,是真理,是与本源相合的实相,是常人难以理解,也是不可思议,难以言表的。今以此话题一起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提升。 我们直奔主题,喝茶如何与本源相连,达到天人合一,我们首先要了解茶的作用,为什么茶能起到与本源合一?然后我们再来探讨与本源合一的机理是什么?其实,无非是二十五圣圆通法门与其中之一契入罢了。 我们知道二十五圣成就,无非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十八界,再加地,水,火,风,空,根,识这七大,共二十五而证圆通,归于本源。 ![]() 好!我们进一步来分析茶,茶的品种很多,分五色,红,黄,绿,白,黑。《黄帝内经》指出:绿色属木,是肝之色;红色属火,是心之色;黄色属土,是脾之色;白色属金,是肺之色;黑色属水,是肾之色。也就是说根据个人体质适合自己喝什么样的茶才能共容,共和,有的人喝绿茶对他有感觉,有的人不适合喝绿茶,一喝会二、三个晚上不能睡觉,到第三四天无精打采。喝茶是让体内的失衡点填补上,从而达到平衡,和谐,相容。 相容,平衡才是喝茶近道之理,如不相容,反而失衡,最贵的茶反而适得其反;有句话叫:“黄金虽好,放眼遭殃”。还有一层面能近道:就是喝茶的水温,水温为热,进入体内,一热升阳,人的思想意识自然会往阳性,正面,积极,乐观方面走。会让消极,自私,嫉妒,傲慢这内心的这遍黑森林自然消融。 ![]() 好!再回到主题,所以从体感上入道,也就是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身根入道,再加茶本身提神醒脑作用,很快进入第二阶段“敬”;为什么会产生敬?这个敬就是敬畏,就是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当人的身体五行一旦平衡,像如一张四脚桌子,三脚着地,一脚悬地,给悬地的桌脚一填补,自然平衡,五脏自然运化和谐;温度高于人体热量,一入体内,热为阳,阳性一升发;同时茶本身能解毒提神醒脑作用,很快会把阴性,负面信息消融,阳性升华,一旦负面信息消融,人就进入正面能量状态,正能量即是“道”的层面,道家修行讲的是去阴增阳,阴性减弱,太极图的阳性自然增大;阴性减退,阳性增大,自然近道矣。如佛家层面,身感一热,一提神,就达到心感法喜,一旦法喜,大脑的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自然不得,三心不得,时放当下,近于“定”的层面;三心不得,如按现在语讲叫能量不流失,能量不流失,“定”中生“慧”,“慧”即是“爱”,大爱自然产生。 ![]() 我们再来参赵州和尚“喝茶去的公案,”赵州和尚是我国唐代高僧,法名从谂,他住世120岁,可谓长寿的高僧。他晚年的时候,常住赵州观音院,各地前来参访这位高僧大德的僧人不断。一次,他问一位新来的僧人:“你到过这儿吗?”新来的僧人恭敬地回答:“到过。”赵州和尚平静地说: “吃茶去。”这位新僧人默默地退下去了。赵州和尚又问另一个僧人:“你到过这儿吗?”这位僧人凹答说:“没到过。”赵州和尚同样说了句:“吃茶去。” ![]() 赵州和尚为什么问来过的和尚,“你到过这儿吗?”这并不是真正的问,是通过法语问,来考验你的境界如何?难道赵州和尚真的不知道那几位僧人来过还是没有来过吗?不一定。赵州和尚不管是知道还是不知道,以前来过还是没有过来,问的意思是法语的考验,问这和尚懂不懂禅法。这是问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大家更加明白,更加透彻,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请问白糖甜不甜?大家一定会回答“甜”。 为什么会回答“甜”?因为你们通过过去的记忆回答,在人的大脑记忆思维中,糖就是甜的,这个没有错。但禅是“当下”。是三心不得,过去心不得,未来心不得,现在心不得。如答“甜”字,自然你得过去心了,答过去心,你自然不如法,自然不合道,不合道的回答,只好让来者“喝茶去”,让他再去做功课,再去悟道的本体。道的本体是“当下”,当下是过去心不得,现在心不得,未来心不得,才是“当下”,请问当下嘴里甜吗?当下嘴里肯定不甜。 为什么不甜?因为当下糖不在嘴里,自然不会甜,这样能否明白?为了让大家更听得明白,再讲一公案:有一学僧前来拜谒沩山灵祜禅师,学僧问沩山:“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沩山不回答问题,反而对来人说:“把禅床给我搬过来”。话音刚落,有学僧起立发问:“请问师父,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呢?”赵州禅师在场,马上抬头,仰望着风中摇拽的古柏,意味深长地回答道:“庭前柏树子。”学僧又问道:“师父,你不要用境界开示来人。你还是请你明确告诉,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呢?”赵州道:“好吧,我不用境界开示,我会明确告诉你。”学僧追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赵州正色,朗声答言,“庭前柏树子!” ![]() 肯定不能,只有当下心,才法喜充满,与本源相连。赵州和尚回答“庭前柏树子”,意思是告诉学僧,我当下只看到寺院庭前的柏树子,不去追遂过去心。但学僧还是抱着固执己见,要找这句话的内涵,有何意义?在禅话中,“开口便错,动念即乖”,我章老师今天讲也是“落草”,如不落草,如何引领大家,只有引领出来,与本源相连,个人才得以回归,家庭才安居乐业,企业才创新发展,社会才安定和谐,国家才国泰民安,世界才能大同。不管你现在有没有听进去,至少种了种子,等机缘成熟,有一天能与所脱落,心光顿发,一起共同引领大家,同归本源。 ![]() 喝茶就是让他做功课,再去悟道去,再去实修。因为这三个人个个不如法,前二个用过去心回答,把过去心挂在心头,何来出离?因为说来过与不过来已经落一边了,落一边不是道,道是“不二”,脱离对立。说来过与不来过都落一边,落一边为阴阳二元对立里面,自然不符合道了,所以,赵州禅师叫这二位喝茶去。那院主为什么也让他“喝茶去”,因为院主看不明白,也不懂禅的法语,自然与道远矣,没有放当下心,自然让他也喝茶去。只有把握当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起妄缘,无心无为,天人师,佛! ![]()
今就此搁笔,最后一偈与大家共勉:
大千繁花风和丽,
攀缘论理循中转;
时放当下方是真,
回家和合才有门。
——元归——
《为什么修行要开悟》——章羨仝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修行之人越来越多,修行的终极目标,是明心见性——开悟——即脱离轮回苦。为什么追求脱离轮回苦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什么大家愿意走修行之路?因为当人物质层面达到满足,人自然就会往更高方向迈进——精神生活,当人精神生活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人自然会往更高境界迈进——灵性生活。 因为人是有远景,有思想,有抱负的高级生命体。今天就以修行的话题,如何把握今世的这个生命科学主题,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 好!我们今天一起来共同探讨。先来探讨修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简言之,四个字:“离苦得乐”。有的人又会问:离苦得乐对个人能会有,难道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全人类,对天下苍生都能快乐吗?都有很大的好处吗?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没有好处,我想,我们修也没有意义。当然,如的确有好处,建议你也来修,我们是不是义无反顾的坚持下去,值到能所脱落,唤醒小我,回归大我?
好!今天我们就以此话题与大家一起进一步共同探讨。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讲过,人的需求分五个阶段,一是生理的需求,二是安全需求;三是社交需求;四是尊重需求;五是自我实现。这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的价值目的。不管是历代君皇,还是有学问的大家,最终,有德之士都选择修行。如像君王,始皇帝秦始皇,作为他本人,物质与精神达到满足后,成为皇帝想成仙,后来用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去日本派徐福道人求找长生不老药,虽然长生不老药没求找成,但说明一个问题,当人物质,精神达到一定高度,人自然往灵性方面走,这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人心所向的必然产物。 ![]() 如:自行车,洗衣机,电饭煲等;当九十年代,人温饱与方便解决得差不多,人还要进一步的需求——享乐需求,享乐需求就推动服务业发展,如:卡拉ok,舞厅,按摩等;到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经初,人的温饱,方便,享乐解决得差不多时,人还需进一步的需求——健康需求,健康的需求就推动保健业的发展。 到二十一世纪前十来年至今,人还有进一步的需求,进一步需求是什么——感觉的需求;感觉的需求就推动体验业发展,体验经济。如:旅游业,各类会所,大健康产业等等,这些都是体验经济。 我们发觉没有,从原来的有形产品慢慢往无形的产品转化,这五个产业发展一是温饱的农业,二是方便的工业,三是享乐的服务业;四是健康的保健业,五是感觉的体验业。 从有形到无形,人的思想也一步一步往前迈进,以后往哪里走?一定会往更高层次,更高境界发展——即灵性产业,也就是本我的唤醒,本源的回归。 ![]() 所以,修行是打开回归本源的大门,只有修行才能真正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只有修行,才能世界大同。
讲到这里,可能会使某部分人一时难以接受,修行不是迷信?
修行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有何相干?如这样理解,思维太狭窄了,什么是修行?“修”,讲的是修正;“行”,讲的是行为;意思是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就叫修行。毛泽东同志也讲过:“要批评与自我批评”。讲的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即修行。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有的人会说,我的行为很好,我跟着共产党走,不需要修行。但我今天要讲的是,你要跟着共产党走,必须要修行,如不修行,那你会鹦鹉学舌,只喊口号,不懂内在实质,那是矮人观场,这不是真正的跟党走,真正的跟党走,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实修才能实现。讲到这里,可能把一些人搞懵了,或者不赞同了。 好!我们来细细分析,心平气和理性来看待“修行”二字。首先什么是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共”在讲什么?如共产主义是讲吃大锅饭,如在“相”上理解,那就理解错了,这个“共”在讲什么?这个“共”在讲法性的共,法性就是你本人的心灵深处的本源的“共”,这个“共”是无形无相,相当于一台电脑,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主机,看不见是软件,电脑真正运行是软件。 这个有形的身体要有无形的思想来支配,没有思想的启动,就不可能有外在的行为,大家说对不对? 所以这个共产主义的“共“讲的是法性的共,而不是法相的共,法相就是有形物,法性是无形的软件,如按佛教讲:是法性,是真我,是如来,是佛性。如按基督教讲,是基督;如按道教讲,是道性,是大道的本源;你本自俱足,只是你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了你的本性,不能显发而以,人人皆有佛性,道性,人人皆是基督,四生六道十法界一切众生皆有。但为什么不能显发?
是自己的贪心妄心过重障碍了自己的法性。
本是能发光的明珠,现被污垢覆盖住了,不能显发,通过修行就可以擦掉污垢,从新显发本来面目。![]()
找到了这个共,与法界相连,也就是每个人本自俱足的佛性自动显发,那如何开发这个“共”?
如何开发这个“同”?只有通过修行,去俗归源,文化导入,才能圆满回归,这个“共”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不然共产主义社会只喊口号,不懂内在实质,只知跟随,依葫芦画飘,这个动力是非常小的,这几乎是鹦鹉学舌般的组织是难实现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如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文化复兴是第一步,真正的“文化”也是共产主义。讲到这里可能又会让人不理解,“文化”与“共产主义”有何画上等号? 首先我们来分析下,什么叫文化?关于这个解释,全世界有二百来种,但我今天的解释可能与众不同。这个“文”,讲的是以文导入,“化”讲的是化俗归源。 以文导入,化俗归源的学问才是真正的文化。如:老子的《道德经》,六祖《坛经》,《易经》,《黄帝内经》等,这些书籍都能化俗归源,回归本源,让本我唤醒,得以回归,道家讲天人合一,这个合一讲的是法性的合,而非法相的合,法性人人皆同,法相众生有别,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即法性,众生法性同,这个同才是大同,唯有法性才有“同”,唯有法性才有“共”,法相是共不了,同不了。 讲到这里,我们明白,文化是以文导入,化俗归源,归源就会共,归源就会同,才能真正实现共产主义,才能真正世界大同。 ![]() 这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团体,或某个组织说了算,这是趋势,趋势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规律,规律是天道,谁也违背不了。 因为人心都是向上提升,向前进步的,没有人愿意退步。对不对?也许在发展中,某个组织或团体的终极目标不叫共产主义社会,但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实现的终极是一样的,如不往“同”与“共”的方向靠,那是社会在退步。 外在的一切行为都是有内在决定,内在共了,同了,外在自然共与同。 其实,资本主义社会,也有信仰,只要有信仰,必然会从低处往高处走,最高处都是共,最高处都是同,必然会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必然会世界大同。 “信仰”其实人人皆有,只是你不了解信仰二字的真正含义罢了,往往好多人把信仰当作神,佛,仙之类,那是你自己的思想太狭窄。 什么叫信仰?今把“信仰”二字简略解释下:“信”是信念,不怀疑,坚定;仰是从低处往高处走为仰。 只要人从低处往高处走,并坚定不怀疑的,都叫信仰。
请问,那个人不想低处往高处走的?
哪一个人不想进步?我们都要进步,都要提升自我,对不对?提升自我,向上进步的,就是信仰。其实整个社会,整个民族,全人类都有信仰,只是强与弱差别而已。 我们上面已解释社会的趋势走向六个阶段,最终会走向灵性回归,我们就明白人的最终要回归本源,所以真正的信仰是回归本源,回归本源就是大同,就是共。 信仰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信仰就是到天堂,信仰就是世界大同,信仰就是世界和平。 ![]() 所以佛教释迦如来佛不是让你来崇拜他,基督耶稣也并不是要你来崇拜他,而是让你成为他,成为佛,成为基督,佛与基督并不是代表某个人,而是法性,是众生皆有,是本源的回归。 人人都有佛性,人人皆是基督,只要向内观照,开发自性本源,而不是外在去追随。像六祖慧能讲的,“但愿此心,直了成佛”。现是一个个迷了,迷了就成法华转,六祖有句话叫:“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讲到这里,我们进一步来探讨,修行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修行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修行的最终目的是唤醒小我,回归大我。这个小我是什么? 小我是自我,是识心,是六根不断向外攀缘的心。如小我不灭,大我不显。在此先分析下小我心是怎么样的心? 小我心是自私,嫉妒,虚荣,执念,攀缘,抢夺,竞争等;那有没有好的一面,也有,也有善良,也有爱心,但这个善是善良,不是至善。“善良”与“至善”是二个完全不同概念。 善良是随当事的时间,当时的场景,有感而发的一时真心,而此真心不能恒定。 譬如:一个残手残脚要饭的人在大冬天雪地里爬行要饭,想必大家都愿意帮助要饭的人,但过后就没有了,这个有感而发的善,为善良。这善良是有波段性的,不能恒定。 但至善就不同,至善与慈悲相同,至善是恒定不变,不求回报,一直的付出,像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一样,只问耕耘,不问回报,并且何时何地都在帮助天下苍生,这样的善才是至善。
那至善如何开发?
在下一文中我会讲到如何修行开悟?只有修行到开悟,你的真心至善才能显发,不然是有时间性,阶段性的,是无常的,难做到平常。当人的心一旦恒定不变,让识心灭,真心显——即开悟。现代科学有数据,所谓的能量等级,大卫?霍金斯博士的能量等级表中,人到700-1000的能级为开悟正觉,也就是说觉性圆满度达到70%-100%。 ![]() 一个能级达到700的人相当于7千万个能级低于200的人。这是用现代科学仪器测量的数据值。 修行就是提升能量等级,能量等级有什么用?当修行达到开悟正觉,那就能带动身边的人,帮助身边的人,用爱,用大公,用无私帮助更多人。 这里有能量等级区分表,当能级达到200时,是勇气、肯定;250时,是信任、淡定;310时,是主动、乐观;350时,是宽容、接纳;达到400时,是理性、谅解;达到500时,是仁爱、崇敬;达到540时,是平和、喜悦;达到600时,宁静、极乐。 这个世界就是仁爱,谅解,乐观,信任,平和,宁静这股正能量在维护;而不是低于能量等级低于200以下产生的羞耻,报复,冷漠,绝望,忧伤,恐惧,焦虑,愤怒,仇恨,刻薄来组成的。 ![]()
只有真正的修行,才能观照自我的不足,看见它,改正它,让错误不再重演。
像开车一样,放掉刹车,加大油门,车自然往前行进。如刹车不放,只喊口号,不去向内观照,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点,不去检讨自己,这个团队与组织是没有价值,没有社会推动力的组织,这样的组织是做不了模范先锋,更难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不是喊口号,共产党是做楷模,是带动人民群众谋幸福,这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修行是修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也叫戒,戒骄戒燥,戒不良行为。最高的戒是观照。
有戒自得定,有定慧性启;慧与法性连,回归到本源。
所以只有修行,才能让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世界,天下苍生安乐!反之,不修行,还在200以下的能量等级,自然会欲望,渴求,焦虑,无助等内在的黑森林,这黑森林就能让自己暗无天日,如量大,会让社会难以稳定。我们以单一200以下能量等级的欲望为例:欲望一产生,个人会贪名贪利,贪财贪色,家庭欲望一产生,自私,不宽容,离婚率高;如在单位管理部门欲望一产生,贪污行贿就产生;如领导欲望高,以权谋私就来了。 如元首级欲望高,就会霸占、侵夺、战争。原因何在? 原因是在欲望的能量等级太低,欲望的能量等级才125,能量等级200都不到,怎么能做好称职的领导。如能往仁爱、宽容、乐观、宁静的方向走,世界自然一片祥和,哪有战争?哪有天灾?哪有自然灾难? ![]()
这自然灾难是集体意识的共业。
我在个人朋友圈写过这样一段话,今分享给大家。你外在的呈现,不管是夫妻,孩子,长辈,亲戚,都是累世与你有因果关系,有句话叫,“前世不欠,今世不见。”如见都与你本人内在的’疚’有关,这个疚是在潜意识里面,佛教叫第八阿赖耶识里。 如对方骂你,对方对你过不去,来陷害你,都是你内在的’疚’的招感,这个疚是在心灵深处,下意识会惩罚自己的过错,对方对你的过不去,陷害你,是你潜意识招感而来,这亏欠的疚为了达成内在的平衡,这个对你对不起的张三,还是李四给你扮演这个角色,来化解你内在的疚,如对你过不去,骂你,陷害你,你都不以为然,不与对方计较,本来这个世界都是一场梦景,都是梦幻泡影的世界,正确坦然面对了,你内在的疚就化解消融了。 如躲避,不面对,对抗,这个疚会继续重演,直到你正确通过与直到你不以为然为止。你内心的疚消融了,外面再也没有角色为你来扮演了。 所以,一场场的不愉快,还是陷害,还是灾难,都是内在疚的呈现,它是来平衡这个磁场,所以你要感谢这一场场不愉快,一场场灾难。 外观的世界也一样,各种自然灾难,地震,海啸,旱灾,战争,都是集体意识疚的招感,来平衡整个大磁场。 (以上这段话是发我个人朋友圈。)
所以疚也好,欲望也罢,都会给人带来不愉快,如何化解?
通过修行就能化解,让个人能量等级提升。所以修行为什么要开悟?因为开悟的等级达到700-1000,这个正觉能够帮助人,影响人,吸引人,感化人,容纳人。会让能量等级低于200的人,内在的黑森林消融;如雾见阳光,自然消融,从回天日。 如能量等级高,可唤醒小我,回归大我,那就真一形成。 老子讲:“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这个得一就是真一,就是唤醒小我,回归大我。这个一就是开悟,就是正觉,就是正知正见,就是佛性,法性,道性。 所以,只有通过修行,才能实现世界和平,天下太平,世界大同;只有通过修行,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只有通过修行,才能唤醒小我,回归大我,回归本源。 ![]()
最后用一偈与大家共勉:
三千大千本梦影,
虚幻获求水中月;
回观当下方归真,
和合大同回家门。
——元归——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由提供消息或稿件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