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什么家庭式托育?武汉家庭式托育行业会迎来新机遇吗?

2021-07-27|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家庭式托育的提供者一开始可能仅仅是帮助工作的父母看护孩子,或在家照顾自己孩子的同时也获得一些收入,不......
家庭式托育的提供者一开始可能仅仅是帮助工作的父母看护孩子,或在家照顾自己孩子的同时也获得一些收入,不具备儿童照护相关专业背景。但如果要成为一种托育模式,家庭式托育提供的服务同样需要符合许可标准。武汉家庭式托育的良性发展,可以进一步增加我国托育服务供给,完善托育服务体系。

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是生命全周期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我国的人口发展战略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我国的托育事业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

对家长而言,武汉家庭式托育的优势有着以下优势:

1、价钱便宜。由于场地、水、电、气、暖都是民用的,开设托育点的成本降低,托育费用自然更低;

2、家长放心。由于家庭式托育点是在社区内开办,家长对托育人员和管理者更熟悉、也更信任;

3、服务灵活方便。由于接近社区内的住户,家庭式托育可以满足不同家庭的差异化、个性化需要,让托育方式更灵活、服务更便捷;

4、宝宝更舒适。在家庭开展托育会让宝宝感到更安全、舒适,不会有很强的疏离感;

对托育经营者而言,武汉家庭式托育也有以下优势:

1、成本低,抗风险能力强。由于租金、配套设施成本下降,未来开办家庭式托育点的花费成本更低,这也让托育中心的抗风险能力更强;

2、管理便捷。社区内聚集的家庭、紧密的邻里关系都将使未来家庭式托育的管理更便捷高效。

3、招生压力小。小区内开设家庭托育中心可以把托育区和家庭间的距离降到最小,让招生也变得更简单方便。

家庭式托育面临的问题

一、 托育服务总体需求较大,社会供给存在较大缺口

当前,我国婴幼儿托育情况呈现出以家庭照顾占主导,机构托育辅助点缀的状态。3岁以下婴幼儿的入托率仅为5.5%,城镇地区略高,为6.7%,农村地区为3.8%。在未入托的婴幼儿中,父母希望将子女在3岁前送到托儿所的占27.5%,这是托育服务刚性需求,其中92.9%的需求来自2~3岁前幼儿家庭。考虑到每年9月才入园,年满3岁仍未入园的期望入托需求占39.6%,潜在托育需求依然较大。

然而,受我国托育事业发展缓慢的影响,托育服务的社会供给目前还存在较大缺口,无论是场所还是服务内容,均亟需建设与补充。从场所来看,在开展监测的300个县(市、区)中,近四成的县(市、区)辖区内的幼儿园没有设置任何托班或“小小班”;在1500个开展监测的村(居)委会中,20.1%设有托育机构或幼儿园中设有托班,41.5%仅有幼儿园,38.5%两者均没有设置,农村地区情况更为严峻,仅有10.4%的社区有托育机构。

从提供的服务内容来看,为保障产妇与新生儿、婴儿生命健康,我国卫健部门提供了自分娩后1年内的新生儿及婴儿的访视服务,针对科学育儿、早期教育进行共16次入户指导。但1岁至3岁前这一阶段目前没有专门面向幼儿的健康服务与指导,形成了一段托育服务供给的空窗期,不利于为我国的婴幼儿制定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科学成长计划。

二、社会支持力度不足,家庭托育机会成本较高

婴幼儿早期照料以家庭为主,社会对有婴幼儿需要抚养的家庭支持力度不足。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女性可以获得较好的社会支持,而在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单位工作的女性获得的社会支持明显不足。党政机关或人民团体、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近十年来的平均产假天数明显高于其他单位就业人员,三者分别为157天、149天、147天,外资或合资企业为136天,私营企业为142天。女职工在婴幼儿急需照护时,不但无法灵活安排工作时间,还要提前结束产假复工,有17.0%的人未休满就返回单位工作。

为在家庭照料婴幼儿,女性在职业发展方面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岗位调整、工资水平降低现象时有发生。过去十年曾生育过子女的女职工中,近七分之一在生育子女后岗位进行了调整,其中,26.3%的人认为调整负面影响了职业发展。有28.9%的女职工工资待遇比生育前有所下降,其中,近六分之一工资降幅超过50%。

由于社会支持力度的不足,导致了在婴幼儿照护早期,本应在家承担照料子女主要责任的妇女,面对给自身职业发展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不得不提前返回职场,客观上增加了托育需求,在托育供给不足的背景下,矛盾日益突出。

三、城乡差异凸显信息化利用鸿沟,家庭托育诉求差异化对普惠性托育提出更高要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为特征的传播途径日益成为影响大众的重要工具,但受设施建设、使用习惯等多方面影响,城乡间在信息化利用方式上还存在着巨大差异,在托育领域表现也比较突出。

在城镇地区,有3岁以下婴幼儿的妇女获取育儿知识最主要的途径是新媒体(或网络),比例为45.8%,而在农村地区,该比例仅为25.0%,获取育儿知识最主要的途径为父母或公婆的言传身教,占36.1%。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妇幼保健机构在传播正确育儿知识方面存在感不强,仅有8.5%的妇女将该种途径视为获取育儿知识最主要来源。

家庭类型多元化导致托育需求多元化。家中有2岁幼儿的家庭托育需求最急迫,有6.3%的家庭想现在就送托儿所,高出平均水平近一倍。不同孩子数量的家庭最想获得的托育社会支持或社会福利存在差异,一孩、二孩家庭最想获得的社会支持是“有便捷的托育服务”,分别占29.6%、36.2%,多孩家庭最想获得的社会福利是“发放育儿津贴”,占36.8%。此外,一孩家庭接受月托费1000元以上的比例最高,占46.5%,二孩家庭接受500~1000元托费的比例最多,为36.6%,多孩家庭接受500元以内的比例最高,为61.1%。家庭托育需求的巨大差异为普惠性托育建设带来较大压力。

未来可期,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关于武汉家庭式托育新政的出台!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润泽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润泽网 X1.0